澳門聾人協會於12月15日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辦《澳門粵語學前語言篩查測驗》發佈會,由“澳門基金會 澳門聾人協會 聽‧語‧愛關懷計劃”團隊,完成首份澳門標準化語言篩查工具,並邀請到該測驗工具的專家顧問指導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言語治療科主管李月裳副教授、名譽副研究員林浩鏇,聯同“聽‧語‧愛關懷計劃”團隊成員講解研發編製《澳門粵語學前語言篩查測驗》的過程及臨床應用等內容,吸引幼兒機構人員、復康服務工作者、大專院校教授等參與,並有部份是從香港前來的教育以及相關專業人員,反應熱烈。
聾協總幹事劉雪雯致辭時提及,過往缺少早期發現措施的時候,所接觸3歲以下的個案廖廖可數,相對而言,3歲以上的個案卻有超過五倍的差距,反映出不少幼童因其問題隨著成長變得嚴重才逐漸明顯,往往因遲發現、遲介入而錯過了復健的黃金時期。
她指出藉著篩查測驗工具的出版,將有利於及早發現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從2013年至今,已採用此測驗工具發現近230名幼兒有語言問題,從而有機會深入了解小朋友的特殊困難和障礙,在據數上反映一直有個案隱藏在社區之中未被發現,若延遲了介入將有可能導致未來障礙加重、追悔莫及。透過近年聽力、語言篩查的經驗及成效,可及早發現幼兒的情況,盡早讓有需要的幼兒獲得合適介入的機會。
李月裳副教授及“聽‧語‧愛關懷計劃”團隊成員在發佈會中講解了研發及編製測驗工具的程序,包括文獻探討、題目設計、收集樣本、數據分析等過程,該測驗工具是本澳首份標準化語言篩查工具,適用於兩歲至三歲五個月大的幼兒,可由語言治療師、語言訓練教師及幼兒服務經驗的社工施測,最快可於10-15分鐘內完成。經篩查懷疑有語言問題的幼兒宜轉介作詳細評估,了解其特殊的困難和障礙,以提供合適的介入。
是次發佈會藉著出版《澳門粵語學前語言篩查測驗》,可望及早發現幼兒語言問題,在未來期望擴展至其他的幼兒服務人員,延伸篩查對象年齡,藉此探索普及幼兒語言篩查的可行性,架起保障幼兒語言發展的保護網。
此外,已有香港及台灣等地區的專家學者提出,希望可將該測驗工具,以當地的常模重新修訂成為符合當地適用的版本,善用跨區域合作的方式將有助於發展更多不同的教學資源及評量工具,讓有需要的專業人員、家長和幼兒受惠。
資料來源:http://my-own-post.com/new2016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