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編纂研討會召開
06/09/2011

  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澳門基金會主辦的“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編纂研討會於9月3日至4日在珠海新華苑圓滿舉行。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王磊,澳門文化局研究、調查暨刊物處代處長黃文輝,以及內地、香港、澳門文藝界的專家學者共五十多人出席會議。


  會議開幕式於9月3日上午舉行,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致辭時表示,“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是一項宏偉的文化系統建設工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文化部會同國家民委、中國文聯有關文藝家協會先後發起編纂。每部志書按行政區劃分省立卷,每省區市十卷,至2009年10月,十部“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終於全套出版,香港、澳門、台灣卷暫缺。文化部近年與港澳密切溝通,希望啟動港澳地區的編纂工作,經文化部港澳事務局、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澳門特區文化局、澳門基金會多方協商同意,“澳門卷”的編纂組織工作由澳門基金會負責,與內地共同推動該項目的實施。是次研討會旨在通過專家學者的深入交流,商討落實“澳門卷”的具體編纂工作。“澳門卷”與內地其他省市不同,具有很多特殊性,希望“澳門卷”堅持高質量的編纂,同時照顧和突出澳門的地域特點。


  本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致辭時指出,“澳門卷”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大項目,也是澳門文化建設的重大項目,能參與其中,倍感光榮和義不容辭。澳門是一個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城市,近年來,在澳門和內地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澳門基金會推動和支持大量研究成果的問世,但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比,本澳的文化建設仍相對落後,文化底蘊沒有得到全面、充分挖掘,文化形象尚不夠鮮明。編纂“澳門卷”這一基礎性工程的啟動,將是全面、系統、細緻的收集和普查澳門文化資源的第一步,對澳門文化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具劃時代的意義,也是對澳門文藝界的一次大檢閱。


  吳志良接着向與會代表介紹二十多年來,本會在澳門歷史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所做的基礎性工作。如先後主持或參與編寫《澳門總覽》、《澳門大百科全書》、《嶺南文化百科全書》、《清史‧澳門志》、《中國地域文化通覽.澳門卷》以及與廣東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澳門叢書”、與香港三聯書店合作出版“澳門知識叢書”、與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出版“澳門研究叢書”、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合作出版“澳門藝術叢書”等系列書籍,充分體現內地與澳門的文化合作成果,同時為本次“澳門卷”的編纂奠定基礎。


  他希望本次會議不是一次純粹意義的研討會,而是一次總動員。感謝內地專家學者的支持、澳門文化局的配合以及澳門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相信“澳門卷”的編纂工作有志竟成。


  澳門文化局代表黃文輝、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王磊也先後在開幕式上致辭。隨後,與會者觀看“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成果短片,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剛介紹“十部文藝集成志書”內地各卷的工作歷程和影響,以及該中心規劃研究處處長邱邑洪介紹“澳門卷”招標文件的內容。


  在聽取“十部文藝集成志書”的全面、系統介紹後,編纂研討會改以分組討論的形式繼續進行,與會學者分為民間藝術、音樂舞蹈、戲曲曲藝三個小組展開討論,圍繞如何做好“澳門卷”的編纂工作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民間文學組的專家代表胡國年表示,要編好“澳門卷”,首要明確澳門文化的定位,嶺南、福建、潮汕、上海等華人文化、以及西洋文化、土生葡人的民俗文化在澳門交融,要突出澳門文化的特色,同時不能迴避博彩文化,才有“澳門卷”的生命力。內地與本澳的專家學者應組成一個編纂團體,邀請更多懂粵語的專家參與其中。另有專家指出,“澳門卷”具有其他內地省卷不可替代的特色,粵澳兩地的專家學者思維活躍,力爭把“澳門卷”編成一個更好卷本,乃至最好的卷本。


  音樂舞蹈組的學者代表梁力生教授指出, 編纂“澳門卷”的首要工作,是建立一個穩定的團隊。澳門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音樂舞蹈種類尤為豐富,其中記錄舞蹈的難度較大,除文字資料,還須通過相片、視頻全面記錄,避免遺珠。由於第一階段的普查工作量大卻至為緊要,有專家建議可發動學校、學生參與,按社會調查的形式,利用假期開展民間藝術普查。


  對於“澳門卷”的工作方式,統籌單位擬採用招標方式,邀請具備編纂能力的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專家學者投標,遴選編纂人員,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表示贊同。投標人原則上應為澳門當地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對澳門地區民間文化有豐厚研究成果、工作便利、與澳門鄰近的廣東等內地省區的專家學者也可申請。內地學者應盡可能尋求與本澳學者或該領域的知名人士聯合申報,以體現特區政府修志的主體性。


  對於“澳門卷”的體例要求,與會專家學者認同“澳門卷”編纂項目應按全國統一的體例要求,全方位搜集、整理澳門特區民間文藝資源,搶救與保護本澳的民間文藝傳統。“澳門卷”初定分為十部,內容要求翔實準確,突出澳門特色,充分體現“盛世修志”。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總結會議時指出,與會的專家學者態度務實,充分交流,解開眾多有關編纂工作的疑問。“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是一項國家工程,而非個人專著,不少文藝界人士為此投入三十年的精力,發揚奉獻精神和團隊精神。由於編纂工作非常龐雜,故強調團隊合作,希望各專家學者本着對中華文化負責任的態度,攜手協作,共襄盛舉。他並強調澳門民間文化得天獨厚,“澳門卷”將盡可能突出澳門特色,體現文化的真實性。“澳門卷”的編纂方法,將與其他各省卷有所不同,相信通過凝聚各方的智慧,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澳門卷” 的編纂成功將指日可期。


  “十部文藝集成志書”目前已完成298部省卷,共400冊、4.5億字,全面反映我國各地各民族戲曲、曲藝、音樂、舞蹈、民間文學狀況。這也是民族民間文化第一次全面進入了國家志書,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