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詩歌》創刊十周年詩會”圓滿結束
30/09/2011

  為慶祝《中西詩歌》創刊十周年,澳門基金會聯同廣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和珠海市作家協會於2011年9月26日及27日聯合主辦“《中西詩歌》創刊十周年詩會”的慶祝活動,邀來兩岸四地的著名詩人、詩評家聚首交流,為澳門市民帶來一場中西詩歌的文化盛宴。


  “《中西詩歌》創刊十周年詩會”歡迎晚宴於9月26日在萬豪軒酒家舉行,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代主席鍾怡,珠海市人大常委常務副主任、《中西詩歌》顧問羅春柏,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家新,《中西詩歌》執行副主編黃禮孩,珠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盧衛平出席歡迎晚宴,並分別致辭。


  鍾怡代主席在晚宴上致辭時表示,《中西詩歌》創刊十年,已成功打造知名的文化品牌,在詩壇上締造了文化藝術活動的典範,《中西詩歌》的成功有賴於編輯部、詩人及詩評家的耕耘及努力,為期刊注入活力及生命力,使之辦得有規模、有成效。鍾怡代主席喜見當今的詩壇充滿活力,認為現代藝術最終回歸自然,詩歌作為人類心靈之間的橋樑,不僅僅是個人喜好,還擔負着使命,將美好的東西散播至我們的四周。她並歡迎兩岸四地的著名詩人、翻譯家、評論家來到澳門,期望澳門這個浪漫小城為各位帶來創意上的衝擊與靈感,同時祝願《中西詩歌》能成為國際詩壇中的重要交流平台,向現代世界傳揚詩歌的美學精神和新的文化價值。


  羅春柏代表廣東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及珠海巿作家協會致辭時表示,感謝澳門基金會的長期支持使期刊不斷發展、茁壯成長,同時亦感謝詩人、學者、評論家對《中西詩歌》的喜愛和參與,還有編輯部嚴謹的審稿及大量的編輯出版工作,讓《中西詩歌》贏得讀者的一致好評,並希望“《中西詩歌》創刊十周年詩會”圓滿成功。


  是次詩會於9月27日隆重舉行,首場“中西詩歌中的自我與他者”座談會於上午9時假帝濠酒店21樓會議室舉辦。座談會由本澳著名詩人姚風主持,與會詩人及作家就有關主題發表各自的創作經驗和看法,分享詩人在詩歌的自我傳統和西方經驗中尋找認同的過程。其中詩歌理論家王家新談到翻譯與詩歌問題時,認為中西文化在語言的碰撞中,翻譯文本在本地化和陌生化間隱隱映射出漢語寫作前途問題;美國詩人喬直提到,中國古典詩歌由龐德帶到美國詩壇後,影響了一批活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詩人與翻譯家;台灣詩人顏艾琳則向與會作家介紹了台灣詩壇現況,指出古體詩和新詩繁榮並存,又接納了西方現代詩的影響,台灣詩壇實際是個中西詩歌碰撞磨合得較好的地方;澳門詩人宋子江就本地外語詩歌創作和翻譯,分享了他跟外地詩人合作翻譯的經驗,提出自我和他者可共融,鼓勵詩人多交流與合作,讓詩歌創作事業更趨和諧與成熟。


  第二場慶祝活動“澳門對話:跨身份跨文化時代的作家和文學”座談會於下午3時30分假澳門大學何賢會議中心舉辦,由詩人荒林主持,共20位來自兩岸四地的詩人與澳大師生直接交流,圍繞身份與都市體驗、當下詩人作家的寫作焦慮、詩人與知識分子的關係,及如何在當代成就作家和文學經典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精彩的對話,暢談詩歌創作生活的苦與樂,吸引過百名師生出席並踴躍發言、提問,座無虛席,互動氣氛熱烈,詩人真誠又幽默的回答贏得全場的陣陣掌聲與笑聲。


  壓軸登場的活動是晚上7時假仁慈堂婆仔屋花園舉行的“大海舉起白色的燈盞”詩歌朗誦會。兩岸四地的詩人與作家難得相聚,以中、英、葡三語聲情並茂地朗誦詩歌和交流創作的心得,將詩人和聽眾融為一體,讓詩歌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門被賦予另一種生命力,也為澳門開闢詩意盎然的一片淨土。有與會者希望此類詩歌朗誦活動今後可於澳門多辦,為本地的文學創作者帶來新的啟迪,並能開拓視野,鼓勵更多生力軍投身創作行列。


  是次慶祝活動邀請了如王家新、邱華棟、張執浩、喬直、萊耳、馮晏、黃禮孩、雷平陽、盧衛平、默默、顏艾琳、羅春柏等20位來自中國、台灣、香港的詩人蒞澳,以及姚風、李觀鼎、懿靈、黃文輝、賀綾聲等多位本澳詩人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