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直达内地的“桥”(港澳在线) ——澳门特区政府“千人计划”掠影
05/07/2018

    6月26日下午,山东曲阜儒缘集团的儒家文化体验基地的大厅里,30多张年轻的面孔写满了崇敬与虔诚——来自澳门特区政府组织的“千人计划”山东考察交流团全体成员身穿汉服,在工作人员抑扬顿挫的洪亮声音引导下行“拜师礼”。


  对于这项启动了近3年、吸引了3000多名澳门青少年参加的活动,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评价:“千人计划”是打开的一扇窗、推开的一扇门、敞开的一条路,这条路直达祖国内地,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生动呈现在澳门青年和学生面前,让同学们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体会,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建立了友谊,增强了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推动交流,培育人才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告诉记者,2016年3月启动的“千人计划”,是澳门特区政府青年政策的重要举措。此计划由行政长官办公室牵头、澳门基金会负责执行,国家教育部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协调支持,目的是通过每年组织1000名澳门青年学生赴内地各省市开展多元的学习交流活动,让他们开阔视野,深度了解国情,传承爱国爱澳精神,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特区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推动澳门的发展储备人才。


  吴志良说,“千人计划”得到澳门广大在校师生和青年的热烈响应。第一年成功组织了33个交流团,2017年增至35个,共带领45所学校及团体的2000多名澳门青少年赴北京、江苏、安徽等内地14个省区市交流学习,主题包括科技创新、历史文化及体育运动、创新创业、社会建设及参与等。学员们还担当起澳门形象宣传大使的角色,抓住机会介绍澳门的特色民情,增进内地同胞对澳门的了解。由于社团及学校参与踊跃,2018年增至45个社团、学校和公务员团队,约1350人参与,总体规模和成效均已超越当初构想。


  2017年9月19日至24日,澳门浸信中学的30名初二至高二学生,来到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出发前校方进行了充分准备,对学生们进行了义工、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交流期间,师生们除了参观环境优美的校园外,还走进课堂,与杨镇二中的同学一道预习、总结,感受该校的教学模式。浸信中学的同学也担当起澳门宣传大使,介绍自己的学校、澳门文化历史等内容。为了增进感情,两校师生一同到北京老胡同和故宫进行文化交流和定向活动,参观了万里长城、大栅栏、军事博物馆、王府井及南锣鼓巷。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充分投入,表现积极,收获良多。返澳后还在校内的墙报上及周会上与全校同学进行分享。


  “‘千人计划’就像一座从澳门出发通向祖国内地的大桥,它以开放的态度,欢迎澳门优秀青年来到内地,充实自己、装备自己。我们可以选择留在内地发展,也可以把所学带回澳门,回到自己本来的岗位,在行业中、在公司里成为最优秀的尖子。”2017年一位“千人计划”参与者如是感言。


  开阔视野,凝聚青年


  为了更好凝聚“千人计划”的参与学员,为青年人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交流平台,澳门基金会去年4月在“千人计划”基础上成立了“千人汇”。所有参加过“千人计划”的学员,都可以自动成为“千人汇”的“汇员”。澳门青年联合会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莫志伟告诉记者,“千人汇”是一个以培养爱国爱澳人才为目标的沟通网络和交流平台,参与“千人计划”的青年和学生在这里可以分享交流、互助进步,汇聚成一股强大、团结的爱国爱澳力量。通过与内地青年互动交流,鼓励澳门青年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他们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发展的认识,增加对国家发展的融入感。


  经过一年来的经验总结和摸索, “千人汇”根据澳门青年的主要关注方向成立了青年事务、小区服务、文化推广、多媒体创作及活动策划5个小组,开展各类活动。同时,特区政府还物色优秀“汇员”,推荐旁听“青年事务委员会”“小区服务咨询委员会”及“文化咨询委员会”的会议,在政府外访合作考察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活动让优秀“汇员”参加,让“汇员”全方位认识澳门政府的工作,为特区施政出谋献策。今年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出访柬埔寨和参访大湾区城市时,就有“千人汇”成员随行并组织了专场活动。特区政府期望通过人才培养制度化建设,有梯队、有步骤地发掘优秀青年代表,为澳门未来的发展储备英才。


  “千人汇”成员张燕青数年前在北京硕士毕业后回澳门工作,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图书出版公司。正在她经营遇到困难时,参加了2017年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牵头组织的北京“千人计划”交流团。今年她又参加了由优秀“汇员”组成的2018“千人汇”北京国情研习班,她在“汇员”分享时表示:“‘千人计划’没有让我失望,在一系列参访交流中,我找到了自身的缺点以及改进方向,时至现在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这次学习让我对国家政策及发展方向有了新的理解,我学会了站在另一个角度看社会问题。”


  责任在肩,梦想在前


  吴志良表示,对执行机构澳门基金会来说,“千人计划”是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关于项目支持、资助模式的有效探索,有利于他们提高人才培养项目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冯越洲和刘淑仪来自澳门旅游局,他们在参加澳门青年公务员协会组织的“山东文化创意考察交流团”前,都参加过赴内地的交流活动,但此次6天的山东之行还是让他们感触良多。他们说,此行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孔子文化的高度重视和传承。在曲阜儒家文化体验基地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印象尤其深刻:“我们第一次着汉服行拜师礼,第一次学习中国茶道,第一次学习弹奏古琴。通过这些形式,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伟大。文化的传承及社会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希望我们能吸收今日所得,在澳门及国家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有所贡献。”


  6月29日晚9点,“借鉴”成了山东之行总结分享会上的高频词。5个小组的总结发言别开生面,每个组都全员出动,小视频、PPT演示、互动小游戏……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许多发言者都将这些天的感受紧密结合澳门实际,为澳门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有人说澳门中西文化荟萃,可以借鉴参考孔子研究院、台儿庄古城的经验,考虑设立“澳葡文化院”,里面有体验式项目和表演,每个月设定不同的主题,比如土生舞表演,土生葡菜、土生葡语学习等。台儿庄里面小博物馆很多,帮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澳门可以借鉴台儿庄古城活化的经验,促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还有人说澳门半岛与离岛之间很早以前都是以船为交通工具,今后也可以考虑发展水上交通,给游客多一种选择,坐船环游澳门和离岛……听起来似乎有些“天马行空”,但谁敢说这些想法未来不会“梦想成真”?正像2018“千人汇”北京国情研习班陈嘉裕说的那样:“我始终相信,责任在肩,梦想在前。”


消息來源: 人民日报

https://app.peopleapp.com/Api/600/DetailApi/shareArticle?type=0&article_id=1912433&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