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澳門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留學人員與辛亥革命”暨第二屆中國留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於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順利舉行。會議圍繞“留學人員與辛亥革命”和“中國留學文化”的主題展開深入研討,來自國內外不同地域、不同學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各抒己見,現場氣氛熱烈。
是次研討會開幕式於8月27日上午九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廳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韓啓德,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副主任張秋儉,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傅惠民分別致辭,並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陳喜慶,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馬文普,歐美同學會黨組副書記及副會長傅志寰,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共同主持開幕式。
韓啟德副委員長在致辭時表示,留學人員宣揚革命思想、領導與組織革命運動,策劃和參與了反清的武裝鬥爭,為辛亥革命中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辛亥革命後,更多的中國有智之士以負笈海外為目標,更多的留學人員學成歸來建設國家,更多的留學人員回國後宣傳國外先進的思想觀念,也有更多的留學人員通過組建團體、政黨,推動社會進步和民族振興。在出國留學熱方興未艾的今天,要進一步加強我國留學史和留學文化研究,繼承與宏揚先輩的留學報國精神,為國家、人民貢獻力量。
是次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全國各地及澳門的學者參會,會議除大會發言外,設有“留學人員與辛亥革命”和“中國留學文化”議題的分組討論,內容豐富,成果豐碩,共收論文多達50篇,並已初步彙編成冊,成為國內首部有關留學人員與辛亥革命的論文集,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澳門基金會組織了一行五人的學者團赴北京參會,包括金國平、魏楚雄、何偉傑、何志輝及蔡珮玲共五位本澳的歷史研究者代表,從不同角度探討澳門如何在國家大變動的浪潮中扮演革命要地及留學人員思想策源地的重要角色。例如既有微觀地分析孫中山先生的“學位疑案”,從伍廷芳、廖平子與劉玉麟等人的際遇觀看他們為推動中國現代化所作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宏觀地就海內外辛亥革命研究情況、留學生與20世紀初的澳門革命運動作深入討論闡釋,研究成果為與會者高度肯定。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吳志良主席在歡迎晚宴上發言時表示,澳門是中國留學歐美的發源地,也是西學東漸、東學西傳的橋樑,更是中國對外交往史、留學文化史、甚至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參與者。儘管多年來不少澳門內外的專家學者作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但澳門的文化底蘊還有待發掘,其文化精神和文化價值仍有待深探,期望更多與會專家加入研究澳門的行列,而澳門基金會將支持該論壇持續舉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