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及澳門中華聯誼會協辦,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予以支持之“2011年澳門優秀初中生北京航天冬令營”一行六十五人,於2011年12月23日至27日期間前往北京,展開一連五日太空人訓練體驗、參觀學習交流之旅。
冬令營團員包括來自本澳三十所中學校長推薦之53名優秀初中生,6名學聯工作人員,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廖笠、協調部助理楊木森、研究室助理謝志強,本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合作處處長姚偉英、代表何麗華擔任團顧問。
團員在抵達北京後,隨即前往中國北京航天城辦理入營手續,並出席歡迎晚宴。中國航天基金會張玉江秘書長在晚宴致詞時表示,中國航天基金會與澳門基金會共同主辦航天科普交流活動,得到中聯辦及澳門中華聯誼會大力支持,歷年活動累計參加人數已達一千七百三十三人。希望同學們珍惜難得機會,活動達到愛國愛澳、薪火相傳、提高認識、加強交流的目標。
吳志良在致詞中指出,是次活動相對舉辦多年的暑期大學生、高中生的航天科普交流活動,學習內容較豐富,亦最受學員好評,勉勵學子把握良機。參與是次活動的學生將有幸與航天英雄交流接觸,期望同學們可從中感受並學習中國航天員對科學嚴謹、堅毅不撓的精神,樹立遠大理想。
其後數天團員們分組在航天城內進行多項太空人訓練體驗,包括穿脫太空人艙內航天服及其裝備操作、太空食品製作過程的“太空廚房”、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心理訓練、航天員生存訓練項目以及逃逸塔滑道訓練,並在航天城內觀看航天教育短片、參與科普講座,以及參觀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及北京飛行控制中心。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建亮向團員介紹中心的任務。對於學生最感興趣問題:如何能成為航天員,周建亮指出,作為一個優秀合格的航天員,身體、心理要具備良好素質,勉勵學生繼續努力,未來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周建亮認為澳門學生熱愛航天技術,充滿好奇心及求知欲,鼓勵學生保持探索精神。
在科普講座及參觀過程中,《航天員》雜誌社編委副主任、航天訓練專家孫錦云將軍為同學們介紹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概況,並講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太空之吻”交滙對接過程。期間,全體團員有幸與航天英雄楊利偉、“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及“神舟七號”航天員景海鵬進行會面及互動交流。
楊利偉在會面時表示,科普講座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勉勵同學們除學習航天知識外,更應學習航天員不畏艱苦的精神。期望透過航天冬令營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同時建議同學們回澳後與朋友分享是次活動的體驗與心得。
此外,團員們遊覽了中國航空博物館、天安門廣場,並參觀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操演,並在儀仗隊駐地禮堂觀看《軍旅標兵》短片及參觀儀仗隊員日常生活居所。
冬令營團員在北京期間非常榮幸地獲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邀請前往統戰部進行午宴。中央統戰部三局副局長鄭剛淼在午宴致詞表示,澳門連續多年舉辦航天科技交流活動,讚揚澳門學生崇尚科學及熱愛探索。認為此類活動可讓同學們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有助青少年了解國情及祖國科技事業,期望年青一代繼承愛國愛澳的傳統,未來為社會作出貢獻。
在行程過程中適逢平安夜,各主辦、協辦單位的悉心安排,讓團員們在航天城度過了一個特別、熱鬧的聖誕聯歡夜,共同在異鄉歡度佳節。
冬令營在行程結束前一天舉行了分享會,學生代表分享活動體驗感受。同學在分享時表示,對冬令營的航天員的訓練體驗期待已久。通過數天的體驗,同學們感受到航天員訓練極其艱苦,明白到“只要有夢想,永不言敗,任何事都可辦到”的道理。與此同時,一直在航天員背後默默耕耘、努力付出的科研人員及導師們同樣地非常值得敬佩和學習。亦有同學把高十四米的逃逸塔滑道比喻為人生所遇到的難關,除了自身需鼓起勇氣跨越阻礙,朋友、伙伴的幫助及支持亦可有助度過難關,珍惜在冬令營中所學到的知識及獲得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