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記憶工程”亞太區委員會第六屆全體會議於五月中在廣州順利舉行。會議由廣州市政府主辦、廣州檔案局協辦,國家檔案局支持,來自澳洲、孟加拉、汶萊、柬埔寨、斐濟、朝鮮、韓國、新西蘭、伊朗、菲律賓、薩摩亞、塔吉克斯坦、泰國、越南、中國內地和港澳,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泰國代表處、駐北京代表處人員等60多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澳門基金會應邀派員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並報告了“澳門記憶”項目及澳門文獻事業的發展,引起與會者對澳門的濃厚興趣。會議就亞太地區文獻工作進行了回顧,包括文獻保護、網絡化發展、大眾宣傳教育等議題,並訂定未來的計劃。會上評審本屆亞太地區《世界記憶名錄》,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16項申報項目入選,包括中國的《赤道南北兩總星圖》,會議並選出新一屆執委會,中國國家檔案局副局長李明華當選為新一屆主席。
冀發揮“世界記憶工程”的平台作用
會議開幕式在廣州大廈會議廳舉行,國家檔案局楊冬權局長及李明華副局長,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以及UNESCO駐泰國代表處夢薩‧瑪瑞亞、駐北京代表安卓‧凱瑞拉,原亞太區委員會主席瑞‧艾德蒙森等主禮。楊冬權在致辭時表示,中國從1995年開始參與世界記憶工程,迄今已走過了19年的歷程。中國已成立了“世界記憶工程”國家委員會,並建立了世界記憶國家級名錄,即《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目前中國已有5份檔案文獻遺產成功入選亞太地區名錄(其中包括於第四屆申報成功的天主教澳門教區檔案文獻),並有9份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隨著世界記憶工程在中國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媒體開始關注文獻遺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文獻遺產保護對傳承文明,守護人類精神家園的重要意義。他強調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希望通過世界記憶工程這個平台,讓公眾更好地瞭解祖先留給人類的豐富文獻遺產,更多地關注文獻遺產的保護和推廣工作。
各地代表報告了該地文獻保護及推廣“世界記憶工程”的工作情況,並提出了加強合作和宣傳的具體計劃,包括跨地區的交流研討會、相關的研究及出版等,並討論了整合資源的電子化構思。希望透過地區性的交流合作促進文獻遺產的保護工作,並通過各項在地工作令公眾更好地瞭解人類記憶與文獻遺產保護的重要性。
中國文獻入選亞太區《世界記憶名錄》
本屆會議亦審核了亞太區共21項申報文獻,經過嚴格評審和反覆討論,最終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16項申報項目入選此次亞太地區《世界記憶名錄》,包括本屆中國的一項提名,明代《赤道南北兩總星圖》。該圖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製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七月,是木印彩繪紙本,藍綾宮裱,為屏掛式,由8條幅縱向拼組而成。該圖是現存時間最早、尺寸最大的東方皇家御用星圖,由明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主持測繪,著名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等參與設計繪製。而評審過程對本澳日後參與文獻申報《名錄》,以及推動文獻遺產普及與推廣具有啟迪意義。
澳基會代表報告“澳門記憶”進展
澳門基金會代表楊開荊獲邀在會議上介紹了“澳門記憶”項目,該項目利用現代化技術建立龐大的網絡數據庫,將澳門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珍貴資料、生活場景、建築、風土人情等史料科學地儲存、累積,管理,供大眾檢索,成為系統的歷史載體,世代相傳。同時,通過課堂組織學生學習“你的澳門記憶”、“校園記憶”等項目,鼓勵社會人士參與。與會者對“澳門記憶”項目感到很大興趣,認同該項目有助鼓勵青年人的參與,在社會上普及文獻遺產的教育和知識推廣。
選出新一屆執委會成員
四年一屆的亞太區執委會屆滿,大會代表藉此進行換屆選舉,新一屆執委會成員產生,中國國家檔案局副局長李明華當選為委員會主席;4名副主席分別為︰伊朗德黑蘭大學中央圖書館館長法蒂瑪.法伊姆尼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西蘭世界記憶委員會主席戴安.馬可斯蒂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韓國國家委員會文化交流組組長金貴培、越南國家文書與檔案局局長武氏明香;而執委會秘書長為海倫.斯維娜頓。

